在生活中,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之事,然而现实却不尽人意,钱借出去打了水漂的情况屡见不鲜。
小到个人之间几百几千的借款,大到公司涉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纠纷,欠钱不还的案例随处可见。
一些债主催债无果后,无奈选择起诉维权,本以为证据在手就能胜券在握,最后却遭遇败诉结局。
那么如果创业者遇到合作方借钱不还的情况,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权利呢?
通常,大家都知道借钱要打借条,以此作为借款凭证,这固然没错,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借条的效力存在 “保质期”。
这里的 “保质期” 并非指借条过段时间就会作废,而是指诉讼时效的问题。
诉讼时效,是指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以强制程序保护其合法权益,而提起诉讼的法定有效期限。
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,诉讼时效的时间一般为三年,如果法律另有规定,则依照其规定。
比如,2020年1月1日,小李借给小明50万,小明出具借条承诺2021年1月1日前还款。
但到期小明未履约,此后小李未采取任何催债行动。
直到2024年的年底小李才想起起诉,尽管手握借条与转账记录,但最终事情仍然不了了之。
简单讲,诉讼时效就是债主可以借助法律维权的有效时段,一旦过期,法律就难以再提供庇护。